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疾病。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全身症状轻微。
病因及流行病学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不同表现的疾病。水痘是原发感染,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全身出现水疱疹为特征;带状疱疹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次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其特征是沿着感觉神经在相应节段引起疱疹。
感染水痘后可获终身免疫,但可以发生带状疱疹。在免疫功能受损者或已接受过水痘疫苗者,也可有水痘的第2次感染,症状轻微。
本病多发于冬末春初。90%患儿小于10岁,高峰为6~9岁。
病毒存在于患者的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和疱疹液中,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易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水痘痂皮没有传染性,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21天。
(一) 前驱期:出疹前24小时可出现低热、不适、厌食。幼儿常无前驱期。
(二) 出疹期 皮疹特点:
1) 成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24小时后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水疱易破溃,3~4天后开始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一周左右脱痂,一般不留瘢痕。
2) 皮疹是分批、连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水疱与丘疹同时存在。
3) 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开始为躯干,以后至面部、头皮、四肢远端较少,瘙痒感重。
4) 粘膜可见水疱,易破损形成浅溃疡。常见于口腔粘膜、结膜、生殖器等处。
水痘一般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或小儿,易形成播散型水痘,多种脏器均能被病毒所侵犯,病死率极高。妊娠早期感染水痘,能引起胎儿畸形,包括脑损害、视神经萎缩、发育不良等。若发生水痘后数天内分娩,亦可能发生新生儿水痘,病情一般较重。
并发症
(一)皮肤继发感染 最常见,如脓疤疮、蜂窝组织炎等。
(二)血小板减少 常有皮肤、粘膜出血,严重者有内脏出血,包括肾上腺出血,预后不良。
(三)水痘肺炎 儿童不常见,临床恢复迅速,X线改变常持续6~12周,偶有死亡报道。
(四)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及睾丸炎均有少数病例报道;喉部损伤可引起水肿,严重者致呼吸窘迫。
(五)水痘脑炎 常在出疹后数日出现,发病率<l‰,死亡率为5%~15%。呈现小脑症状者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颤抖等较出现惊厥及昏迷等脑症状者预后为好。存活者中15%有癫痫、智能低下及行为障碍等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偶有轻度白细跑增加,大部分均正常。
(二)病毒分离 把水痘疱疹液接种入人胚纤维细胞,分离出病毒后再作鉴定。仅用于非典型病例。
(三)抗体检测 目前开展的特异性IgM检查,虽然敏感性高,但许多带状疱疹病人亦存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被感染细胞膜上的膜抗原之抗体(FAMA试验),亦可存在假阳性。
(四)新鲜水疱底部刮取物 用瑞氏染色找到多核巨细胞与核内包涵体,可供快速诊断。
(五)PCR检测 早期患者应用PCR检测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周围血白细胞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比病毒分离简便。周围血白细胞阳性率为74%左右,口咽上皮细胞阳性率为62%左右。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水痘接触史、季节、典型皮疹、分布部位及同时出现各期皮疹的特点,诊断并不困难,且易与丘疹样荨麻疹、脓疱疮及带状疱疹等鉴别。
治疗
无合并症的水痘不需特殊处理,仅需对症治疗:如剪短病儿指甲,戴连指手套,以防抓伤;勤换内衣,消毒水洗浴,减少继发感染;局部成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因有报道使用水杨酸制剂后Reye综合征发生率增加,故可用其他退热剂替代。
水痘肺炎或免疫功能受损者患水痘时可
给无环鸟苷:静脉注射,每次500mg/m2,8小时1次,1小时内滴入,可预防肺炎或其他内脏侵犯;口服每次20mg/kg,每日4次,共5天;在潜伏期服用可减轻病情。继发细菌感染时给抗生素治疗。
预防
一般水痘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
(一)被动免疫 对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损和恶性病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予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125~625U/kg,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水痘者亦应给予VZIG被动免疫;如患水痘,则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母亲在分娩前5天或后2天内患水痘的新生儿,亦推荐使用VZIG,但效果尚不能确定。
(二)主动免疫 水痘减毒活疫苗已在日本开始使用,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可以预防,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对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接触水痘后应予以注射。
(三)控制传染源,隔离病儿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