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擅自停药
到了夏天,病情缓解了,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药。但是,无论夏天自我感觉有多好,饮食起居有什么改变,唯一不能变的就是坚持用药。比如很多合并哮喘的慢阻肺患者,需要规律地吸入激素,就绝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否则会因反复发作造成肺功能的严重损害,导致肺气肿、肺心病等并发症,甚至会因严重发作突然死亡。
正确进行家庭氧疗
氧疗时应注意吸入气的湿化与防火安全。必须强调的是,氧疗并非有益无害。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此人之肉为他人之毒”。一般来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若出现低氧血症和水肿,则需要给予氧疗。如果一味滥用,则有可能发生氧中毒。氧中毒的早期表现是胸骨后疼痛、异常感觉、食欲不振、恶心头痛等,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进行呼吸训练缓解憋气
民间俗称的“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一般来讲都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夏天气候温暖湿润,慢阻肺患者症状多缓解或消失,若此时采取一定的康复治疗措施,能起到冬病夏治的独特作用。
除了心理康复、合理氧疗、远离烟草、适当用药、营养支持,慢阻肺患者还应该坚持呼吸训练。具体为:
1.缩唇呼气法:呼吸时将嘴唇缩拢如吹口哨一样,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一般单次吸气时间为2秒,而呼气时间逐渐增至10秒或更长。此法可防止外周小气道过早陷闭,便于肺泡内气体排空。
2.控制性深呼吸法:患者姿势自然、放松全身肌肉,缓慢深吸气至最大容量后屏气,开始为2—5秒,逐渐增加至10秒,然后缓慢呼气,连续10—20次,此法有助于增加患者的肺活量、肺总量和肺泡通气量。
3.加压式腹式呼吸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将双手张开放置于上腹部,在呼气末期,双手随着腹部下陷,向上、向内挤压,以增加腹压推动膈肌上抬。此举可使呼出量增加,达到减少残气的目的,连续10—20次。此法反复练习,能促使膈肌收缩,增加肺通气量和潮气量。
少吹空调
中医有句名言,概括了一年中养生保健的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具体到四季又各不相同。总体来讲,夏天是需要发散、疏泻的季节,该出汗就得出汗,才能把淤滞的各种毒素发散排除体外。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夏天几乎家家开空调,好像是舒服了,但由于人体的毛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遇冷闭合,遇热张开。这样一来,在进出房间的过程中,毛孔忽开忽闭,打乱了体内的阴阳气机,该发散的淤滞不能痛痛快快地排除,要么当时就犯了“空调病”,要么留下隐患遭“秋后算账”。
因此,对于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夏天别在空调房待得过久,即使用空调,也不要低于26摄氏度。同时尽量早起床多晒太阳,只要注意避免中暑就行。
www.youjiao51.com 本文摘要: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每年的冬春季节是最难过的季节,而夏天则是最“好过”的季节。到了夏天,患者往往呼吸匀畅,病情极少发作或加重。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凡是在冬春季节发作加重者,一定是夏天埋下的祸根。专家指出,抓紧慢阻肺的夏季治疗很重要。饮食调养
一提到慢阻肺患者的饮食调养,人们常常会想到要“润肺”。实际上,中医认为慢阻肺的发生除了与肺燥有关外,还与脾虚湿盛、肾不纳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可一概“润”之。
咳嗽、痰多、易咳者宜健脾化湿、化痰和中。推荐药膳为橘红八珍糕:取茯苓10克,白术10克,芡实15克,山药15克,薏苡仁20克,白扁豆10克,杏仁(去皮、尖)15克,陈皮丝15克,米粉250克,白糖适量。将茯苓、白术、芡实、山药、薏苡仁、白扁豆、杏仁研成粉,炒香,加入米粉及适量白糖,用陈皮煮水,糅合成团,放入模型中,上面撒上陈皮丝,用武火蒸熟后食用。
干咳、少痰者宜滋阴润肺。推荐药膳为秋梨川贝膏。
咳嗽气喘、活动则加剧者宜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推荐药膳为虫草炖老鸭:取冬虫夏草15克,老雄鸭1只,将虫草放于老鸭腹内,加水炖熟,连食一月左右。
避免激发因素
很多慢阻肺患者合并哮喘,缓解期虽无症状,但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仍存在。所以,避免激发因素是缓解期预防的主要内容。一般的防治措施有:
1.室内经常保持空气流通,有条件的可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室内陈设力求简洁,不铺地毯。
2.寻找诱发因素,并采取“BGTE”法(避、忌、替、移)应对。常见诱发因素有吸入变应原、有害粉尘、病毒、细菌、气候变化(受寒)、饮食、精神等。其中最主要是变应原、病毒、细菌感染。所以,一旦感冒必须及时到医院治疗。还要慎重选择花草,尽量不养宠物。
3.饮食方面:避免过咸、过甜、辛辣。
4.适当进行耐寒锻炼,如游泳、冷水洗脸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5.由于空气中飘散的各种变应原(花粉、霉菌)或刺激物(工业污染物、汽车废气)在中午、下午较多,外出最好选在上午。
健康提示:
临床上还遇到不少患者因担心激素的副作用而对长期使用心存顾忌。实际上这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长期全身使用(包括静脉和口服)激素的确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但吸入激素的副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一方面是因为吸入的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进入血液循环的剂量极小,另一方面即使极少数(约2%—3%)进入体内导致副作用,也不同于全身用药的副作用那样严重,只是口腔溃疡、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轻微反应,况且只要注意用药后漱口就能使之消失或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