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再见了,亲人》有感
冯春华
杭州之行让我认识了窦桂梅和她的课。她的课给我一种全新的概念,也以实例告诉我什么叫整合。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我听了不下三次,并且都是以公开课的形式听的。在我的认识当中,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从而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间的深厚的情谊,然后通过朗读表达出他们之间亲人般的感情。煽情也就成了老师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就成了关键。
对于窦老师来说,这些重点和关键都不是问题。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这些难点迎刃而解。当然,她也讲究方法,例如为学生分配角色,遥相呼应地一遍一遍地渐去渐远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这一幕情景设计,使学生如临其景而心有戚戚焉;从“小金花”、“大娘”、“大嫂”等鲜明具体的朝鲜人民形象到广大朝鲜人民的点面结合,把 个人之间的亲人般骨肉之情推而广之,深入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适时并恰当地利用说话训练,把作者的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感情等等。总而言之,窦老师在把握重点和难点上即使没有100分也有98分了。到这里为止,我们都会觉得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而且应该算是成功的,但窦老师似乎并不想以此为终结。
实际上,窦老师一开始就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开篇,老师从“亲”字的结构入手,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对于“有血缘的亲人”的理解,接着把亲人的范畴扩大到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亲人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由此再引入到中朝人民在八年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比亲人还亲的感情来。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容易入情,而且亲人的范畴得到了延伸。
在教完整篇课文后,老师及时延伸到作者巍巍的另一篇文章《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里,巍巍把他的小学老师称做亲人。窦老师引导学生把这种平凡小事中体现的亲情与《再见了,亲人》里壮烈战争中表现的亲情作比较,谈体会。这样一来,亲人的范畴得到了无限的扩展,学生很自然地举一反三,从身边的小事当中,从民族的大义当中发掘、感受亲情。
是的,象这样的一篇好文章,如果不挖得深还真浪费了,不经过挖掘,学生所得到的也只是皮毛。老师不但挖得深,还拓得宽。窦老师在叙述她的教学目的的时候就说了,这样整合了好几篇文章进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体会、学会表达亲情,还要他们懂得不但要把别人当做自己的亲人,还应把自己当别人的亲人,也就是学会去爱别人。
窦老师还特别注意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上课前,她教学生说三句话: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下课后,她让所有的老师对学生说三句话:你很棒。你真的很棒。你真的真的很棒。三句话很简单,但是要中国人突破自己的羞涩心理,把这三句话大声地说出来就很不容易了。但最后学生说了,老师也说了,学生说的比老师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