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2016年镇公开课《爷爷和小树》教后记

12-01 00:29:40 | http://www.youjiao51.com | 916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16年镇公开课《爷爷和小树》教后记

2010年镇公开课《爷爷和小树》教后记


   《爷爷和小树》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 非常适宜孩子朗读。教学前我做了大量准备,搜集资料、整理素材、写教案等等,抱着很高的期望上课时却发现很多环节没有想象的那样好,甚至在让学生表演课文时出现很混乱的局面。究竟什么原因呢?课后,我拿出教案反复的思考。我发现我的教案设计很全面,我关注了课文的每个细节,可是我却没有关注学生,也就是说我没有把教案与学生结合,很多环节并没有考虑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很多环节不尽人意。于是,我重新调整了思路,把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加入。在各个环节安排上,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不够的特点,努力做到有收有放,有静有动。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他们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所支配。

   因此,在识字学习时我根据以上特点,将生字的巩固和要认的偏旁寓于游戏之中,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而在课文朗读上我以激趣为手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呈现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班内李丽媛同学比较腼腆,回答问题很胆小,很多次她想要举手却又不敢举,我觉察到后,适时地让她起来大胆朗读。当她读完后我又对她进行了表扬,她坐下后我发现了她眼中充满了阳光,这节课她的表现很积极。就这样我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观察学生的一言一举,明辨教学互动中出现的“风雨”和“阳光”,加以引导和鼓励,收获了许多真诚地感动。

    低年级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需要老师各方面都要“细”。因此我在一些细小处适时抓住孩子心里加以鼓励,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说:“动手动脑的孩子会更聪明!”以此鼓励孩子拿起笔边读边画出生字加强记忆。只有教师事无巨细,处处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事无巨细的接班人。

     通过这节课,我真正了解到了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看、多思、多总结,让自己课堂更加愉快。
《爷爷和小树》教后反思   

    这学期前面4篇课文都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但《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第一次以段落形式出现:

    第一段是总起,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比描写,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叙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两段的构段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样,教学时,我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在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上,能读出恰当的节奏与重音,然后在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我觉得对于第二段的理解与朗读指导,时间是充裕的,学生能在课内从读不通顺到读出感情来;

    然后再教学第3段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内容,并能将朗读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第3段,费时短而收效大。

    不过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其中分量较重的有两个内容。首先识字教学部分,进程太快,不适合低年级的学习水平,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以后在教学中,也不能轻视对识字的教学,可以通过猜迷、编儿歌或直接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让学生在认识生字和感悟课文都能学有所得。其次是重点突破部分,因为太过于注重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花了过多的时间在这部分,以后还可以精简一些。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文教学时,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如这个“伞”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以实物形象帮助识记字形,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写字教学的时间,是安排在下课前十几分钟呢,还是安排在专门的写字课来指导比较好,这个问题我也不很清楚。总觉得在一堂课中,写字的地位并不是非常的突出。今后要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
    2、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并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这个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之前的课文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去读通读懂课文,然后在理解过程中,在没有教给读书方法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试着练读。等学生读了以后,老师觉得不对,再去一句一句地教。这看起来好像是在培养自读能力,但是效率低下。其实,一年级学生学朗读,就是要由老师教的呀。一位老师在评课中,也指出了这个问题。他说,一年级朗读指导,先听录音,再老师教读,然后由学生自己读,这样读书效果会更好。学生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示范,为他顺利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另外,听录音比听老师范读效果好,因为,听老师范读时,学生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看老师的表情上,而听录音,就可以减少其它注意方面的干扰。这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教学在借鉴中进步,学生在模仿中成长。”为什么不发挥老师的模范作用,让学生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呢?因此以学生读好课文为教学目标要进一步增强。
    3、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活泼生动,动中有序的学习氛围,但是,如果常规纪律没抓好,生动会是一句空话。一部分学生的听课习惯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有几个调皮的男孩上课比较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常规上还应该加强训练。所以对于一年级学生,抓好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课堂上和孩子们的默契配合,分享学习的快乐,每一堂都让我收获多多,感悟多多。教学中出现问题及时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我教《爷爷和小树》 
  

    今天教学《爷爷和小树》,这是课文第一次以段落的形式出现,有许多启下的工作要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行,比如“段落的解释,自然段的划分,以及课文的朗读方式”这些琐碎但很重要却也难懂的知识。怎样以学生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我最需要探究的。

    什么是自然段?

    揭题导入后,我让学生观察我们的座位:“小朋友,教室里的座位是分三部分的,每一部分的同学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我们把它们叫组。”我指着靠窗的一排说:“这是第一组,它的前面有空间可以让我们活动,后面也有。隔一条过道,这是第二组,同样的,前后有空间,这是第三组。”然后我指向电视屏幕,那上面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整篇课文。“小朋友看看我们的课文,你觉得它们跟我们的座位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侧着脑袋,开始找起相同点了。很快,机灵的孩子就发现了:“老师,这些句子也前后也有空的地方。”嗯,“前后有空的地方”这是自然段的外在形式,孩子的话一针见血。我顺势引导:“如果把它们也看作是我们教室里的座位,那么你可以给它们分成几组呢?”孩子们开始数了起来。“1,2,3。3组!”他们的声音显得很亢奋。“你是怎么分的?”孩子们准确无误地回答了我。我欣喜地点点头:“很好。不过在文章中,我们不能叫组,它们有自己的名字,叫自然段。”学生们新奇地跟着我读了几遍“自然段”。他们很快地把“3组”转化成了“3个自然段。”我带领着孩子们跟着我在书中工工整整地标好了自然段,然后再迁移到《阳光》一课中。《阳光》在上次的校级教研课上,平行班的张老师曾在我们班试过教。我让孩子们照着样子给《阳光》标标自然段,孩子们很顺利很准确地标完了。看来,这个虽然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在教学“自然段”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还是比较有效的。

    怎样读课文?

    农村学生读课文,有一种独特的腔调,听着总是那么拖泥带水的。之前的课文,由于是儿歌,读来琅琅上口,这种感觉还不是很明显。可一读到这样成段的课文,问题就一下子突显了出来。如何才能让学生读好课文,这其实于学生的语感是分不开的。可问题是,面对这样一群刚刚步入小学的民工子弟,才学了两个月拼音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谈语感,还为时尚早。

    从课本中出现句子开始,我就教学生认识标点,并告诉学生逗句的停顿规则。但仅此是不能改变朗读现状的。所以今天我在教学课文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句中的停顿。比如课文的第一句: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孩子是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的,因为这句话中间并没有表示停顿的任何逗点,但事实上,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必须在“我家门口”后面稍加停顿。于是我先自己范读,让学生仔细听,找出老师的停顿处,再让学生模仿着读。几遍练读下来,学生都能照着我的停顿去读,效果不错。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是个长句,我在让学生找出停顿后,一字一句地带着他们读。尽管长时间的朗读使得我的喉咙有些嘶哑,但我从学生的朗读中听出了不少的变化,这让我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由于在课堂上穿插教学了这些内容,课时教学目标未能如期完成。但我觉得这些努力都是必须的。我们教师就是要重视学生的第一次。把正确的方法教给他们,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强化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我们低段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这样细致入微、尽管不登大雅之堂却十分重要的打底工作,为学生一生的语文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大全   公开课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