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后思考

12-01 00:24:56 | http://www.youjiao51.com | 465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后思考

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后思考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在《童年的发现》一文中叙述了,他童年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事。

作者由梦中飞行及老师关于人体生长的解释展开想象,在读二、三年级就觉得已找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三、四年后读六年级,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地讲这一话题时,作者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年轻的女教师“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我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

“教学参考”提示,本段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应引导学生领会那位女教师怀疑作者联想到了“婚姻和性”。于是,在教学这一段时,我让学生质疑、释疑。学生真的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老师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为什么我会被轰出教室?我想,接下来学生或许就将钻进教学参考所设的“圈套”——谈“婚姻和性”。

哪知学生的回答根本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有的说,女教师以为作者不怀好意,是怀疑他在嘲笑老师的无知,因为作者自己早在三、四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有的说,老师将作者轰出教室是因为作者太骄傲,而且上课出声地笑违反了课堂纪律……

本以为六年级学生接触“胚胎发育”这一话题会十分敏感,而且大多会往所谓的“坏处”想。但他们的回答竟如此出人意料,他们的思考是那样的纯真和富有正确的道德标准——不能骄傲,不应违反课堂纪律。

于是,我想到了很多时候,学生的“坏”都是成人以世俗的心理强加于他们的。这样的事例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不胜枚举。如,看到男女学生接触频繁,就会联想到“早恋”,也许他们压根儿就没想到什么“恋”;有学生拿了同学的一件精美的学习用品,我们就会冠之于“偷”,或许这完全是好奇心所驱使;听到学生直呼老师“神圣”的大名,我们会立断他“不敬师长”,可能这正是学生想和老师平等相处而大胆跨出的可喜的一步……学生毕竟不同于成人,他们还是孩子,孩子就有他们特有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学生还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品质。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应了解学生的心理,蹲下身来,以孩子的目光看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心心相印。也只有保持这样的师生关系,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心理才会得到健康发展。反之,教师若总是高高在上,以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的世界,教师和学生间就会渐渐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心理鸿沟,教育就会高耗低效;有时曲解了孩子的心理,教育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要相信,学生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人。我们在工作中首先去认识人,观察他们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如果善于对待和善于琢磨,就能使人成才。”


 

关键字: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大全   

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后思考相关的文章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