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案例分析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
件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我觉得刘老师她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以“趣”为线贯穿全课,让情趣充盈课堂,特别是刘老师用她特有的智慧和表现力
使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她的教态自然,语言幽默风趣,给人以轻松之感。面对学生突发事件,能随机
应变,有一定的教育机智。
下面我就说说刘老师这节课给我的感受。
一、引出“趣”,轻松和谐。
语文具有工具性,同时又具有人文性。人性的语文,就是要创设唤醒学生、感染学生的课
堂氛围,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刘老师在课前就有目的地播放《赶海的小姑娘》一曲,上课
开始,老师就顺势谈道:“听着这首欢快的歌曲,同学们是否也想到海边体会一下那无穷的乐趣。”活
泼的音乐早就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了,而刘老师所做的就是一种唤醒的工作,调动学生的情和思
维,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
二、寻找“趣”,生生互动。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赶海》一课的教学中,刘老师围绕一个“趣”字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教给学生读书方
法,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读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把你感到最有趣的事情告诉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需要对话,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交
流沟通的过程是异常重要的。对话的语文,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形式,也是双方精神、情感的对话。本
堂课中,张老师比较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将好的朗读体现在声音、表
情、动作上”。如在捏大虾时,老师不但示范,还请同学亲身体验,在同学捏到大虾后,师问:“这么
神气的大虾被你捉到了,你感觉如何?”生回答:“我感觉比它还神气。”
又如:刘老师说:“如果能笑着读这个‘嘿’,你一定能摸到一个大海星。”在指导朗读
武将那一句时,同学们在刘老师的带动下也不由自主地表演起了武将,读时更是神气活现。原本凝固的
语言文字被声音、表情、动作激活了,课堂中充满着语文的情趣。
三、深化“趣”,引导说话。
第四自然段看似与题目游离,似乎并非叙写赶海之“趣”。其实这一自然段则侧重突出海
滩之平和、优美,展示赶海有趣的另一面。刘老师通过展示优美的课件,并伴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
生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以此为前提,让学生活用所学知识,改编诗句:“落霞
与海鸥齐飞,海水共长天一色。”为这平静的海滩题上自己的诗,让学生也当了一回小诗人。老师在结
束课文时,又付之以精美的大海画面,播放着动人的《大海啊,故乡》,再次引导学生抒发对大海的情
怀,使学生的积累和潜能得到了喷发和涌动。
(李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