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幼教无忧网小学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扎实有效,丰富内涵——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谈高年级词语教学

扎实有效,丰富内涵——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谈高年级词语教学

12-01 00:29:40 | http://www.youjiao51.com | 243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扎实有效,丰富内涵——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谈高年级词语教学

扎实有效,丰富内涵——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谈高年级词语教学

 

词语是句子、文章的基本单位,唯有丰富的词汇积累,才能使孩子们形成一定的内部语言环境,才有利

于听说读写的训练。到了小学高阶段,很多老师往往侧重于阅读感悟课文内涵,而忽略了词语教学。其

实不然,《新课程标准》在谈到第三阶段目标时候指出:“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

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

效果。”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甚至认为,小学一至六年级每一课生字学习都是重点。确实,有效理解词

语,是正确把握课文内容,深化内涵的基础和前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著名文学家陈忠实的作品,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

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也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下面我就以这

篇课文为例,谈谈如何抓住词语,丰富课文内涵。

一、         扎实有效,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意思,这是基本的学习手段,虽然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认识理解了很多词语,但面

对一些新词的时候,学生依然会一知半解,甚至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有的时候,不一定需要查字典,只

要我们老师进行稍微点拨,就可迎刃而解了。我采取了字面剖析、巧用近义词、联系上下文、对比词义

、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授学生以“渔”。当然,教无定法,唯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钻研,才能取

得不俗效果。

1、字面剖析

案例:

生:“锻铸”这个词语我不懂。

师:那你就字形看看,这个词语跟什么有关?

生:有“金字旁”,跟金属有关,我想,就是炼铁吧!

师:对的!你知道炼铁的过程吗?

生:就是将金属在火中一次次煅烧。

师:是的。锻: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使之变形;铸:将融化的金属倒进模子里冷却。每一块好钢好铁

的诞生,非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铸不可!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这里的“锻铸”是什么意思?从这

个锻铸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这是一个经受了很多磨难的过程。

生2:我想到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

生3:是指这株柳在青海高原上历经了千辛万苦。

反思:汉语的构字方法有很多: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构词方法有很多:偏正、动宾

、动补……像这类可以 “顾名思义”的词语也有很多,我们可依据造字构词方法,对词语进行有针对性

地猜度。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不可思议”、“寸草不生”、 “虐杀”等,只要我们老师引导得当,学生

都能够凭借自己的已经有的知识积累理解词语。

2、巧用近义词

案例:

生:什么叫“广袤无垠”呢?

师:这里指什么“广袤无垠”?你觉得它的近义词可以是什么?

生1:指高原广阔无垠

生2:广阔无边

生3:辽阔无边

生4:无边无际

师:这就是广袤无垠的意思。

反思:“广袤无垠”这个词语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后面的“无垠”,陌生的是前面的“

广袤”。因此,我就利用其特点,请学生来说说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是什么,这样就化难为易。其实,除

了采用近义词,有的词语也可以用说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3、联系上下文

案例:

句子:“这株柳树……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

师:这个“韧劲”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它让我想到柳枝,弯曲度很大,很难把它折断。

师:那在这里它又引申为什么意思呢,请你联系上下文看看。

生:我想,它是说这株柳树在困难的条件下,恶劣的环境下,没有屈服。

生:前面说它:“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

争。”这就是韧劲,就是不折腰。

生:它非常努力地向上生长,不被困难吓倒。

反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我们老师用得相当多的方法。确实,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所表现的情感

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很难感受到这一点,怎么办?引领孩子们返回文本细细品味,

从简单重复中发现丰富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出词语的味道来。

4、对比词义

案例:

生:老师,我不懂“撑立”。

师:这个在 理解上确实一相当的难度,让我们现看看前面也讲到了一种立——伫立!同样都是立,它们

之间一什么不同呢?那得侧重前面的词来理解了。

生:伫立是一种长时间的站立,而这个撑立,应该有“死死撑住”的意思吧!

生:伫立让我想到这株柳在青海高原上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磨难,但屹立不倒。而撑立让我想到它是在

硬挺着,硬撑着,是用最后一丝力气站着。

反思:汉语中很多词可以组相近的词语,如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解决浅尝辄止的词语理解

呢?在上述课例中,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学生明白了同是一“立”,但“立”的性质是不同的。更从

这不同的含义中体会到了柳树那坚强不屈的精神。

二、         丰富内涵,深化词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

量。”是的,词语只有与精神同构了,才能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青海高原一株柳》是

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有着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不单单是在写这株柳,而是在颂

扬柳树的精神,颂扬具有这精神的人呢?我是采用了抓住线索词语、点睛词语,让学生学着想象表达体

会。

1、线索词语

每篇课文,都其中心词语或中心句,贯穿全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们就可以抓住这样的词语展开

教学,这样的方法尤其适合长文短教。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

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教学的时候我就抓住“神奇”展开:发现它的生长环境、外形

特点、成长历程、坎坷命运都是如此神奇,如此令人惊叹。使“神奇”不再是一个孤单的抽象的词语,

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它就是一株柳,一种精神,一个人!

2、点睛词语

师:这里的“望而生畏”是看到了就害怕的意思吗?

生:不是的。

生:这是一种敬畏。

师:那作者敬畏这株柳树的什么呢?

生:敬畏它不屈不挠的精神。

生:它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

反思:不难发现,对这株柳品质的概括就是由这个“望而生畏”生发的。我就把这类词称为点睛词语。

学生一方

3、表达词语

案例:

师:这株柳经历的苦难只有一次吗?

生:不是的。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三个“多少”和四个“又”,还有“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条件下)……其他的……只有这株柳……)

生:寒冬腊月,飘着鹅毛大雪,地上已经积起了齐膝深的白雪,其他的树木都冻死了,光秃秃的,在寒

风中呼号!只有这株柳,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它说:“让这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

生:炎炎夏日,已经好几个月没有下雨了,干旱的黄土地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别的植物都干枯而死,只

有这株柳,依然挺立在骄阳下,它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生:夜晚,下起了瓢泼大雨,忽然惊天炸雷劈断了柳树的枝干,柳树强撑这身体,对自己说:“明天就

会好起来的!”

……

师:是啊,这株柳一次次起死回生是凭着自己那坚强的毅力在熬着,在挺着!

反思: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言语表现。叶圣陶先生也说:“胸有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作

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让学生把“多少”、“又”通过自己的

想象和语言丰满起来,也使学生再一次回到课文,运用文中词语进行表达。

文字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维果斯基也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

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唯有将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完美结

合,才能在词语教学中体现出语文作为工具的使用,体现出语文在人文因素中的发掘作用。

 

 

 

关键字: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大全   高年级 青海 教学

扎实有效,丰富内涵——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谈高年级词语教学相关的文章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