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读中生情 思中启智——《钱学森》课堂实录

12-01 00:21:08 | http://www.youjiao51.com | 888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读中生情 思中启智——《钱学森》课堂实录

读中生情 思中启智——《钱学森》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介绍钱学森:
 
师:同学们,知道宋丹丹的请举手。(学生高举小手。)
 
师:你们知道宋丹丹是干什么的?
 
生:演小品的。
 
师:在什么地方看过?
 
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
 
师:和谁一起演的?

 

生:赵本山、崔永元 。

 

师:如果宋丹丹来到今天的会场,她一定会说:“这场面是相当壮观啊!”(场下笑声。)

 

师:知道钱学森的请举手。(全班学生都举手了。)

 

师:都知道了,你们都读过课文了。是吧?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你所知道的钱学森。

 

生:钱学森兢兢业业,精忠报国,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作出了贡献。

 

生: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 

 

师:(板书:之父)谁知道什么叫中国导弹之父?

 

生:中国第一个研制出导弹的人。

 

生:在研制导弹方面是最出色的,也是最了不起的人!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之父?

 

生: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师:袁隆平不仅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还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请你再说一遍。

 

生: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师:世界童话之父是谁?

 

生:安徒生。

 

师:音乐之父是谁?

 

生:贝多芬。

 

师:世界炸药之父是谁?

 

生:诺贝尔。

 

师:请继续介绍你所知道的钱学森。

 

生:钱学森住在美国有着富裕的生活,但他还是毅然回国了。钱学森回国后,使中国的导弹事业从贫穷走向富强。

 

师:你很会介绍,但语言上有些问题,比如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说不通。你能修改一下吗?

 

生: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但他还是毅然回国了。钱学森回国后,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师:掌声!修改了一下就是不一样。谁来继续介绍?

 

生:钱学森是在美国著名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他的成绩十分优异。

 

师:再问一个人。知道诸向阳的请举手。(三位学生举手,场下笑声。)

 

生:就是你。(用手指着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屏幕上写着你的名字。

 

师:学语文就要会看。

 

生:我是打听到的。

 

师:学语文还要会问、会听。

 

生:我是猜到的。听我们老师说有一位诸老师要为我们上公开课。我猜诸向阳就是您了。

 

师:学语文还要会猜、会想。同学们,只要我们会看,会听,会问,会想,就一定能学好语文。下面就让我们满怀自信,精神抖擞地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

 

二、检查预习,读出词语的味儿:

 

师:请看屏幕,我这里有一组词语,谁来读一读:

 

屈指一算   魂牵梦绕    卓越

 

广阔无垠   运载火箭    袒露

 

劈波斩浪   水天一色    眺望

 

师:(指名一生读)你真了不起,9个词读对了8个。

 

师:第一排最后一个词读什么?

 

生:卓越,“卓”读第二声。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 (读得很好。学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词语是有味儿的,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我有一位朋友,也是一位语文老师,他的网名叫甜甜的语文。他认为语文的味儿是甜甜的。(场下笑声。)

 

师:谁来出个点子,怎样读出词语的味儿来?

 

生:读词语的时候要想想它大概的意思 。

 

师:这是一个银点子。就请你来读这些词语。(读得有感情,学生自发鼓掌。)

 

师:这样读词语味儿就是不一样!

 

师:谁有金点子呢?想不出来,诸老师告诉你们: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就能读出味儿来。

 

师:谁来把我们刚才读的词语选一些填进这段话中:

 

在        的大海上,一般巨轮正          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着       的远方:“啊!我就要回到        的祖国了!”

 

生:(一学生填词语,填得全对。)

 

师:你真了不起!居然全填对了!这些词语放到了句子中,读起来就更加有味儿了。(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一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全班自发鼓掌。)

 

师:真不简单,读得多有味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这段话。)

 

师:这位40来岁的中年人是谁?

 

生:(响亮地齐答)钱学森!

 

师:请你们把手伸出来和诸老师一起写这个名字。“森”由三个木组成,注意第二个“木”字的一撇改成一点。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名字。

 

生:(齐读)钱学森 !

 

三、精读课文,读出拳拳爱国心:

 

师:课文你们读了几遍?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我想抽两段最难读的请你们读。我还有点担心你们读不好。这样吧,请你们把课文拿好,再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然后诸老师再检查。

 

(学生读书,老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师:读好的同学请把书放下。同学们读得十分投入。

 

谁来读这一段: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我再选一段请你们读: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诸老师选的这两段课文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钱学森说的话。

 

师:诸老师为什么请你们读这两段话呢?

 

生:钱学森说的话真是金玉良言,像名人名言。

 

师:为他的“金玉良言”鼓掌!

 

师:一篇课文中人物的语言最难读。怎样才能读好人物的语言呢?首先,我们可以把人物的语言摆到课文中去,看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生: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心想着回国。

 

师:你们有没有亲人在美国留学?

 

生:我舅舅在美国留学,生活条件比中国好得多。

 

师: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成绩优异。36岁就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钱学森吗?    

 

生:钱学森,既然美国条件这么好,你为什么要回来呢?

 

生:钱学森,这么难得的机会,你为什么不享受享受呢?

 

师:钱学森怎么回答的?谁来读钱学森的话?注意,此时你就是钱学森。(一学生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师:他读得朴实而坚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师:我们再来看看钱学森说的第二段话。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钱学森要回国,一些中国留学生认为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恐怕很困难,劝钱学森不要回国。

 

师:你对这些中国留学生怎么看?

 

生:这些人是卖国贼。

 

生:说他们是卖国贼,还不至于这么严重吧。他们目光短浅!

 

生:他们想再学点知识,回国之后就有更好的待遇。

 

师:刚才同学们对这些中国留学生说了许多看法,诸老师也说一点看法。其实中国留学生说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当时,中国刚解放,设备的确是落后的。但正因为落后才需要留学生们回国效劳。但各人有各人的情况,杨振宁教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他没有回国,但他退休后来到清华上课,为祖国培养人才。不要轻易给这些中国留学生下结论!但不管怎么说,钱学森当年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是非常了不起的选择,他更应该值得我们敬重!

 

师:我请女同学读中国留学生的话,男生读钱学森的话。(学生对读 。)

 

师:当我们把人物的语言摆到情境当中去读的时候,理解得就会深刻一些。要把人物的语言读好,还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你们知道当时的钱学森在想些什么呢?

 

生: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效劳,让祖国富强起来。

 

师:有一首歌唱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是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演唱的。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

 

生:我的中国心。

 

播放《我的中国心》(会场热烈,学生情感沸腾,老师和学生情不自禁地跟唱,涌动着一种爱国心。)

 

师:你认为这首歌的哪些歌词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

 

生: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生: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

 

生: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生: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师:此时此刻,我们再来读钱学森的话,会有更深的体会。

 

师:(引读)钱学森,你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着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你怎么放弃这些回国了呢?

 

生:(齐读)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引读)钱学森,祖国刚解放,还很落后、贫穷,搞科学研究有困难,你还是不要回去了。

 

生:(齐读)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读了钱学森的这两段话,你觉得他有一颗怎样的心?

 

生:爱国心。(板书: 拳拳爱国心 )

 

四、细读课文,读出浓浓骨肉情:

 

师:正是这拳拳爱国心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看看还有什么牵动钱学森回国的情思?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生:从“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可以看出他思念家乡。

 

生: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中秋节,祖国充满了希望,钱学森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师:(动情地叙述)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钱学森有十几年没有回国了。1935年出国留学,到1949年,一共有14年没有回国了。老师这里有一封钱学森写给父母的家书。(师伴着乐曲动情地朗读,学生被深深感染。)

 

儿唯一深感遗憾的是已经有十个春节不能陪伴二老于身旁,不能尽孝于膝下。只好将思念和祝福之心诉诸信函,寄往二老身旁。二老见信如见儿面,权当儿在父母身边,与二老共进年夜饭,共度团圆年……

 

师:钱学森思念亲人,中国的父母也思念着远在异国他乡的钱学森。有一次,钱学森的母亲生了重病,她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窗外细雨飞,

 

老妇命垂危。

 

夫君煎药苦,

 

盼子子不归。

 

师: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牵动钱学森回国的还有什么?

 

生: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板书:骨肉情)  

 

师:谁在“骨肉情”前面加一个词?

 

生: 浓浓 (板书:浓浓 )

 

师:是啊!正是这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才促使钱学森毅然决然地回国。

 

师: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开头的这段话,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加深刻。(全班学生齐读,读得声情并茂。)

 

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一般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啊!我就要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了!”

 

师:钱学森的回国之途充满了艰辛与坎坷,真可谓一波三折。怎样的一波三折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下课 !


第二课时

 

 

 

一、艰辛回国路: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促使钱学森毅然决然地踏上归国的航程。可是,钱学森的回国路充满了艰辛。正当他要回国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阻挠。什么阻挠?

 

生:美国政府不允许钱学森回国。

 

师:美国政府为什么不允许钱学森回国?

 

生:因为钱学森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才,美国政府怕钱学森回到中国,为中国作贡献,对付美国。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样一段话(出示美国一位海军高级将领说的话):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指名一学生读。

 

师:“决不能”什么意思?

 

生:一定不能。

 

师:怎么读好这句话?注意感叹号。

 

生齐读。

 

师:你们知道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生:5000人。

 

师:猜得不错。部队师的编制有两种,甲种师10000人,乙种师5000人。钱学森一个人抵得上多少人?

 

生:50000人。

 

师:至少也有25000人。这说明什么?

 

生:钱学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生:钱学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师:因此,美国政府怎么也不让钱学森回国。让我们再来读读海军高级将领的话。

 

生:(齐读)“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师:美国政府要想访设法留住钱学森,让他继续为美国服务。美国政府怎么留?

 

生:给他高官厚禄。

 

生:不让他上飞机,上轮船。

 

生:把他关进牢房里。

 

师:威逼利诱、百般阻挠。美国政府为了摧毁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钱学森关进牢里。白天不停地审问他,晚上用强光刺他的眼睛,不让他睡觉。可是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读第6小节。

 

生:齐读第6节。

 

师:5年的漫长岁月对于一心要回国的钱学森是怎样的5年啊?

 

生:度日如年。

 

生:寝食难安。

 

生:望眼欲穿。

 

师: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钱学森终于可以回国了,他激动万分!一边赶去买船票,一边吟诵杜甫的一首诗。

 

(大屏幕出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齐读这首诗。

 

师:为什么钱学森要吟诵这首诗?

 

生:因为杜甫听说官军收了河南河北,激动万分。而钱学森听说可以回国了,他也是激动万分。

 

师:是呀,人心都是相通的。杜甫的诗引起了钱学森强烈的共鸣。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生:齐读(读得饱含深情)。

 

师: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一段应该放在哪里?

 

生:应该放在第6节后面。

 

师:那为什么要放在开头呢?

 

生:突出钱学森回国来之不易。

 

师:这种写法叫倒叙。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写,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同学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二、大哉钱学森:

 

师:钱学森回国后——读最后一段课文。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美国的海军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这远远低估了钱学森。有一位美国作家这样评论钱学森。

 

(大屏幕出示):

 

钱学森在科学上的价值,岂止只抵5个师的兵力。他替中国研制的导弹,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国与美国之间战略武力的差距,也使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产生抗衡。同时,在美苏两大军事强权之间,中国以导弹实力加上10亿人口,与美苏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简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指名一学生读这段话。

 

师:哪句话是对钱学森的极高评价。

 

生: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师: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伟大人物而不去景仰的民族更可悲。”钱学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人物,我们应当景仰他。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也有一位出国留学,学成归国的教授,他的名字叫——黄伯云。

 

(大屏幕出示黄伯云照片及颁奖辞):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生:读颁奖辞。

 

师:钱学森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人物。请拿起你的笔,满含深情地为钱学森写一段颁奖辞。

 

生:(音乐响起,学生静静地写颁奖辞。)

 

师:让我们一起聆听钱学森的颁奖辞。

 

生: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他,毅然回到了祖国;他,取得了累累硕果。他是谁?他就是一心报国的钱学森。

 

生:当他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留学生,宁愿放弃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他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让我们记住他——钱学森,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师:谢谢同学们和我一起度过生命中非常宝贵的八十分钟,在这离别之际,诸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临别赠言。

 

读书,既要将厚书读薄,也要将薄书读厚。

 

《钱学森》我们既读成了一句话,也知道许多书上没有的材料。这些材料是我读《钱学森传》获得的。

 

我们一起来记住这句话。

 

生:(齐读):读书,既要将厚书读薄,也要将薄书读厚。

 

下课!

关键字: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大全   钱学森 课堂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