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少儿故事 优生优育 幼儿园工作计划总结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管理 早期教育 幼儿园保育知识
幼教无忧网幼教文章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教育随笔为“乐乐动物园”造房子

为“乐乐动物园”造房子

03-20 16:37:02 | http://www.youjiao51.com | 145 | 幼儿园教育随笔

为“乐乐动物园”造房子

  每个班级的自主性游戏中,总有一个与建构相关的活动区域。在“可爱的小动物”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建构区域命名为“乐乐动物园”,并将收集来的一些动物玩具放在“乐乐动物园”内,鼓励孩子们为小动物造房子。可不知为什么,孩子们总是热情不高,这个角落经常是空无一人。难道小班孩子不喜欢建构游戏?到底该怎样调动小班孩子参与建构游戏的积极性呢?

  (一)

  一天,在调整娃娃家游戏环境的时候,我在教室进门的地方创设了“门前小花园”,主要是想把孩子们在美工区制作的一些“花”布置在区域里。为了使这个区域看起来更丰富一些,我就在“小花园”放了些小鸡、小鸭等动物玩具,还从“乐乐动物园”搬出了仅有的几幢房子。

  第二天,游戏结束的时候,弯弯拿着一幢用积木搭的房子说:“徐老师,我把这幢房子放到小花园给小鸡住咯!”

  “好的,好的。”我急忙答应。讲评时更是大大夸了弯弯一番。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都有不少孩子去“乐乐动物园”造房子,并把造好的房子放入“门前的小花园”。

  “哟,孩子们造的房子真好看!”经过的家长都这样说。

  “这是谁搭的房子,真聪明。”邻班的老师也来夸奖。

  孩子们的建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二)

  孩子们的热情感染着我,可是仔细观察,我又发现:游戏时孩子们总是在积木箱里不停地翻动,选择他们所需要的积木,经常翻得满地都是积木,一片狼藉。究竟应该怎样来呈现积木呢?带着疑惑,我翻阅了《幼儿游戏通论》:“在玩积木之前,先把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挑选出来,分门别类摆放。天长日久,幼儿会觉察到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数量系。”于是,我开始尝试将区别最明显的乐高积木按照孔的多少如2孔、4孔、6孔……拱形积木和辅助材料来摆放。

  一天,宴庭连续拿了四个8孔积木垒高,最后加了一个屋顶。她举起手中的积木朝我炫耀。

  “这是什么呀?”我问。

  宴庭说:“这是我给小动物造的房子。”随后她把“房子”放好,说:“我再搭。”

  她选了三个10孔积木垒高,又选了两个6孔积木搭上去,再选了一个10孔积木加在底部,最后选了一个屋顶加上去。

  她用同样的方式,选择同类的积木搭房子,一幢又一幢。

  从孩子们选择积木的果断中,我看到:分类摆放积木,可以使得孩子们更有目的地选择积木。

  没过几天,小花园里的楼房已是鳞次栉比。可每一幢房子都是垒高而成,动物依然没有家。

  (三)

  记得当初设计“乐乐动物园”时,我想让孩子们建构围合起来的房子,可是现在孩子们却没有实现我的意愿。带着探究的心态,我再次进入了孩子们的游戏。

  那天,鑫杰在建构区用平铺连接的方式将圆形的积木(如图1)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根直线。

  我说:“你想想,怎样将小动物围在围栏里?围栏是什么形状的?是一根直线吗?还是别的什么形状?”

  鑫杰说:“一根线。”

  “应该是转弯的,应该是方方的吧。”我建议。

  鑫杰将直线分成两段,连接成了一个直角的样子,问:“这样子吗?”

  “好像有点意思。”我回答。

  鑫杰一边搭一边说:“搭个正方形。”他用了12个单元积木,两条边是4个连在一起的,另两条边是2个连在一起。他用手不停地把积木搭成正方形,但是积木不停地散架。

  我问:“这是正方形吗?”

  在不断地连接中鑫杰终于搭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围栏。

  仔细分析,我做了这样的解读:圆形结构材料不太适合小班孩子用于搭建围栏,它连接的不牢固性给孩子的建构过程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围栏,孩子没有直接的经验。因此,开始时孩子满以为围栏是直线的,但当我提醒孩子围栏应该是正方形时,孩子又缺乏“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短”的经验,所以在将12个单元积木试图搭成正方形时才会造成建构的失败。

  我又考虑:怎样的材料才是合适小班孩子建构的?或者说是合适我们的建构主题“乐乐动物园”?怎样才能丰富孩子关于“围栏”的相关经验,推进孩子的建构水平?是不是“围合”不符合小班孩子的建构水平?

  再次翻阅资料:“积木建构技能的发展是:非建构活动→堆高、平铺和重复→架空→围合→模式→表征→为游戏而建构。四岁左右的孩子建构水平明显提高,可以持续搭建约2小时。”我还了解到:建构活动有助于孩子空间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围合形成空间。

  由此,我没有停止“围合”这一建构要求。

  我试着用提供的所有建构材料(指投放在建构区的所有不同种材料)进行“围合”,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每种材料都有它的特点,并非每种材料都适合“围合”。考虑到材料与“围合”要求的匹配,考虑到材料连接的稳固性,我决定只选用乐高积木作为“乐乐动物园”的建构材料。为了保证材料的数量,我又去邻班进行协调,投入了两倍的乐高积木。

  我还做了一些图形的底板(如图2)和范例(如图3)放入建构区,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与这些材料的互动理解“围栏”,也想为他们的“围合”提供一定的提示。

  (四)

  这些环境的调整和材料的提供究竟能否发挥我预想的效果?带着疑问,我来到了建构区。

  米琪拿起一块正方形的底板,干脆地选了两个12孔的积木和一个8孔的积木放在底板的边上,正好将正方形的一条边填满。然后,她拿了两个拱形积木安在了两块积木上,依次将积木连接在一起。

  她又拿了一个12孔的积木,两个8孔的积木将正方形的另一边填满。在转角处,她依旧用拱形积木来连接(如图4)。

  在建构正方形的第三条边时,她拿了一个12孔的积木和三个8孔的积木,铺在了正方形的另一条边上,积木的长度超过了正方形的边。她不断地调整着,试图将积木的长度与正方形的长度做到完全吻合。但是,多次调整失败后,她放弃了。她依旧用拱形积木来连接。

  建构最后一条边时,由于积木有限,她只能选择一个8孔的积木和五个4孔的积木,连接处她依旧选了拱形积木。由于拱形积木的间距是6孔,她没有将两个相邻的4孔积木连在一起。但是她依然说:“徐老师,房子造好了(如图5)。”

  整个过程中图形底板起到了很好的“围合”暗示作用。从孩子选择不同的积木来填满正方形边长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正方形的边也给了孩子选择怎样尺寸的积木提供了一定的暗示,但也为孩子在选择积木时设置了障碍。观察发现,“围合”的难点在于积木和积木之间的连接,孩子并不能够真正理解连接的意义。

  回顾孩子游戏的四个过程,我对建构游戏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作品的展示要能让他人观赏和分享

  原来的“乐乐动物园”为孩子们创设了展示作品的平台,但由于位于教室的角落,作品被观赏、认可的机会不多。“门前的小花园”位于教室的门口,孩子的作品除了被同伴观赏以外,还得到了家长及其他教师的认可,更好地激发了孩子的建构热情。

  ◆积木的摆放要便于选择、数量充足

  按照积木的形状、颜色或其他特点分类摆放,能够使孩子更有针对性地思考和选择积木。宴庭的垒高建房过程非常果断,迅速地选择积木,几乎进入到“模式”这一建构水平。保证足够数量的积木也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建构愿望。

  ◆积木品种的选择要与搭建主题相匹配

  用“围合”的方法给小动物造房子,需要稳固性强的积木,比如乐高积木。鑫杰之所以没能完成“围合”的任务,是因为他选择了圆形积木,积木的不稳固性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干扰。

  ◆辅助材料的提供要在观察的基础上不断调整

  观察让我了解了孩子的已有经验和所需要的帮助,如孩子缺乏“围栏”的认知经验,对正方形的认识模糊等,为此我提供了形状底板和范例帮助他们。在观察中我也发现和了解到孩子在“围合”中碰到的真正困难是“连接”。所以,材料的提供也要根据孩子的需求不断调整。

  ◆可以在小班提“围合”的要求

  从我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我曾经质疑——“围合”是否符合小班孩子的建构水平?我从书上寻找到了一些理论支撑,也请教了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老师,可以在小班的建构要求中提“围合”的要求,建议采用积木让孩子来进行“围合”,这符合小班孩子轻结果、重过程的建构特点。

关键字:幼儿园教育随笔,幼儿教育随笔,幼儿教师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小班教育随笔   

为“乐乐动物园”造房子相关的文章

我来评论